培训服务
角色认知与管理原则
课程目的和预期效益

       中层管理者职责的界定,角色认知,如何与上级、同级及下级相处,中层管理者管理的三种境界

课程大纲

第一讲:角色认知
角色一:下属 中层经理是高层经理、经营者的下属,这就意味 着中层经理是“经营者的替身”。
角色二:同事 中层经理与其他部门的经理之间,是同事关系, 需要相互支持和协作。
误区二:同情者
第一种表现:跟着一块骂,表示同情
第二种表现:沉默
第三种表现:反对
第四种表现:支持 对上司发表个人意见是没有问题的。
 对于同级或下属说“只代表个人意见”是不对的 对客户和供应商,更没有什么“个人意见”,只有“职务意见” 一点小事情扯来扯去 一件很重要的事踢来踢去 本位主义 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当的。 良好的客户服务特征是: 如果中层经理的角色相互为内部客户的话,就应当事先了解他人的需求,然后根据对方的需求安排自己的工作……
案例一: 根据计划,研发中心经理想在下月招聘几个工程师。还没有等你去找,人力资源部经理已经打来电话:“颜经理,你们部门原来计划在下个月招聘几名工程师,这个计划有没有变化,需要我这里做些什么准备……” 销售部经理接到行政部邢经理的电话:“肖经理吗?下一周公司要召开董事会,车辆比较紧张,你们下周如果有什么接送工作,这周就把单子给我们,以防我这里误了你的事……” 研发中心经理拿着那张收据去报销,财务部柴经理说:“根据公司规定,一律凭发票报销,你刚才也介绍了这张收据属于很特殊的情况,这样吧,你放在这里,我回头请示一下老总,好不好?你们不要来回跑了……” 为什么不能把对方看成客户呢?
原因一:中层经理们都清楚,外部客户是我们的“衣食父母”,得罪不起。内部同事之间却不这么认为。
原因二:人们一般来说对于“管”和“被管”的角色较为认同
原因三:中层经理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职责,对其他同事的职责履行和完成不予关注。
原因四:对职责理解的偏差 同事就是我的内部客户
要点一:其他经理与我之间是客户关系,他是客户,我是供应商
要点二:同事是我的衣食父母
要点三:将同事当作外部客户
要点四:克服“客户陷井” ・不提前约定,推门进来就要求办事。 ・早就签了给供应商打款的合同,却不及时同财务部门沟通,到打款时才到财务部要支票,财务部正好现金紧张,于是就指责财务部“早干什么去了”。 ・某部门让人力资源部在十天之内招聘一位MBA毕业生,并且要有IT行业五年工作经历。招聘不到就指责人力资源部不支持、工作不到位:“到时候,误了工作可不能怪我们。”
    第一种:内部物流
    第二种:服务供应链
    第三种:信息供应链
要点五:从以职责为中心,向内部客户的需求为中心转变
要点六:“让内部客户满意” 作为上司的中层经理
常见误区―
角色错位一:业务员 1.以业务为主 2.不懂管理 3.对下属的业务或技术要求过严
角色错位二:领主 1.忽略自己角色的多维性 2.将自己看成下属的保护人 3.过分看重自己对下属的作用
角色错位三:官僚思想 1.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 2.用级别看待遇 3.官僚作风 实现上司角色的要领
小 结 一个出色的中层经理,应当是“经营者的替身”,代表 高层对某一个部门、某一个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 一个出色的中层经理,应当是其他中层经理的“供应 商”。也就是说,公司里的其他部门、其他同事是自 己的“内部客户”。 一个出色的中层经理,应当是下属的榜样、领导和教 练。 一个出色的中层经理,应当是客户的朋友和顾问。
第二讲 沟通概论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,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,并获取理解的过程。良好的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,而是准确理解信息意义。 沟通常见的错误观念 沟通不是太难的事,我们每天不是在沟通? 我告诉他,所以,我和他已经沟通了。 只有当我想要沟通的时候,才会有沟通。 双方达成协议就是一次良好的沟通。 良好的沟通是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。 “丛林中的一棵树倒了却无人听到,它是否发出了声响?” 沟通过程就是发送者将信息通过选定渠道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。 信息:沟通发生之前,必须存在一个意图,我们称之 为要被传递的信息。 通道:由发送者选择的、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。 解码:接受者在接受信息后,将符号化的信息还原为 思想,并理解其含义。 噪声:妨碍信息沟通的任何因素,它存在于沟通过程 的各个环节,并有可能造成信息失真。 反馈:接受者把信息返回给发送者,并对信息是否被 理解进行核实。
思想1: 制造经理认为我们需R77零件 编码: 给采购经理写便函指示定购R77 通道: 通过内部信箱将便函传递给采购经理 解码: 把便函信息回译为思想
思想2: 认识到他需要购买汽车半轴。 案 例 分 析 沟通方式 口头方式 书面方式 非语言方式 电子媒介
口头方式 优点:快速传递和即时反馈。 缺点:信息从发送者一段段接力式传送 过程存在着巨大的失真的可能性。 书面方式 优点:具有有形展示、长期保存、法律 防护 依据等优点。 缺点:沟通耗费时间长,不能及时提供 信息反馈。 非语言方式 一些极有意义的沟通既非口头形式也非书面形式的,如体态语言、语调等
(1)身体语言沟通: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、表情、手势语言等身体运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势、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等形式来实现沟通。
(2)副语言沟通:通过非语词的声音,如重音、声调的变化、哭、笑、停顿来实现的。
(3)物体的操纵:通过物体的运用,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非语言的沟通。 电子媒介 如:电子邮件、电话等 高效沟通的三原则 原则1 谈论行为不谈论个性
原则2 要明确沟通 原则3 积极聆听 沟通失败的原因 缺乏信息或知识 没有说明重要性。当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,没有优先顺序,没有说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只注重了表达,而没有注重倾听 没有完全理解对方的话,以致询问不当 时间不够 不良的情绪。人是会受到情绪影响的,特别是在沟通的过程中,情绪也会影响到效果。 没有注重反馈 没有理解他人的需求 职位的差距,文化的差距也会造成很多沟通的失败。
ATTENTION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佐治・米拉经过研究后发现沟通的效果来自文字的不过占7%,来自声调占38%,而来自身体语言占55%。 文字虽然重要,但决定它的效果的是声调和身体语言。当文字与声调或身体语言不配合时,人们选择的是声调和身体语言,不是文字的意思。 文字虽然重要,但决定它的效果的是声调和身体语言。 人们斤斤计较别人曾说或没说的文字,其实文字有极大的限制性。 虽然人们习惯把注意力放在7%的文字上,其实这7%也往往接收不足。 沟通的几种心态 ?父母型----我行,你不行 主观的、指令性、权威性、沟通者与被沟通者之间是被动的 ?成人型-----我行,你也行 客观的、理性的、平等的,双向的,主动性 ?儿童型-----我不行,你行 弱势的,服从的、被动的,观点不敢发表
第三讲 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发送信息的技巧
1、选择有效的的信息发送方式(How) 发送信息首先要考虑选择正确的方式 发送方式要根据沟通内容偏重度来选择 最好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沟通
2、何时发送信息(When)
3、确定信息内容(What) 自检 发送信息是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?
关键的沟通技巧――积极聆听
1、聆听的原则 适应讲话者的风格 眼耳并用 首先寻求理解他人,然后再被他人理解 鼓励他人表达自己 聆听全部信息 表现出有兴趣聆听
2、有效聆听的四步骤
3、聆听的五个层次
4、有效反馈的技巧 反馈就是沟通双方期望得到一种信息的回流。
反馈的类型: 一种是正面的反馈,对对方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表彰,希望好的行为再次出现。 一种是建设性的反馈,就是在别人不足的地方,你给他一个建议。
第四讲:有效的肢体语言 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有效沟通的五种态度 合作的态度
第一个合作态度的表象:双方都能够说明各自所担心的问题。
第二个合作态度的表象:双方都积极地去解决这个问题,而不是去推卸责任。
第三个合作态度的表象:双方共同研究解决方案。
第四个合作态度的表象:大家在沟通的过程中,是论事不对人,就是谈论行为而不谈论个性
第五个合作态度的表象:双方最后达成一个双赢的协议,一定是一个考虑到双方利益的协议。
态 度 决 定 一 切 有效利用肢体语言
第一印象;决定性的七秒钟 说话语气及音色的运用 自检 沟通视窗及运用技巧
第五讲 高效沟通的基本步骤
步骤一:事前准备 设立沟通的目标 制定计划 预测可能遇到的异议和争执 对情况进行分析
步骤二: 确认需求 步骤三 阐述观点――FAB原则 F(Feature) 特色 A(Advantage 优势 B(Benefit) 利益 步骤四 :处理异议 步骤五 达成协议 a) 感谢 b) 赞美 c) 庆祝
第六讲:怎样与领导、下级、同事沟通 特别强调:技巧永远只是冰山之巅, 须以雄厚的品德为基础。
沟通中最大的问题:站在自己的角度, 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衡量别人 个人沟通的五种风格 基本的领导模式: 1.命令性 2.指导型 3.扶持型 4.委托型 克服沟通障碍 系统思考、充分准备 沟通需要因人制宜 充分运用反馈 积极倾听 调整心态 注意非言语信息 管理者沟通的基本观念
1.如果想进行有效的沟通,必须避免以自己的职务、地位、身份为基础去进行沟通。
2.在沟通中,请试着去适应别人的思维架构,并体会他的看法。
3.为管理者,你的目标是要沟通,而不是抬杠。 沟通的误区
1.并不是沟通越多越好
2.沟通困难常常是组织问题的症状或结果而不是原因 3.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运用沟通解释某些事情的倾向 沟通是非题:
1、在什么情况下,你把信息传达给对方,对方最容易了解?
A、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来表述
B、用对方能明了的字眼
2、在什么情况下,一个复杂的信息更容易被对方了解
A、告诉对方“小心”这段话很关键,注意听
B、利用例子或比喻来增进信息的清析度
3、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记住主要的观点,
A、用重复的方式增强主要观点的意思
B、清楚的表达“主要观点”的意见
4、用什么方式判断对方是否明白我的意思?
A、问对方你明白了吗?
B、请对方要重复一遍接收的信息
5、什么情况下可以让信息接收更有效?
A、 注意信息传达者和他传达的信息
B、?事先猜想传达者下面要讲些什么?
6、什么情况下可以使信息变得更容易被了解?
A、在信息传达者传达完成之前不作任何判断
B、 讲的当中一边接受信息,一边判断
7、信息接受者如何增进对信息的理解
A、仔细听,每隔一段时间向信息传递者反馈
B、打断传达者的讲话,表达自己的感觉
8、好的听众是什么?
A、当信息传达者停止说
 
培训服务